最近天冷了,没有出去闲逛,于是开启了一个新的午休活动,就是看看书。我这个人生性懒散,读书基本就是文字从眼前过一遍,囫囵吞枣的把书翻完就算完事,也不会去做文摘或详细的读书笔记一类。这样的阅读态度对一些平平之作也还好,毕竟它们的作者可能也没有为他们付出太多的心血,但是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则多少显得对作者和书有些不恭敬了。所以以后但凡遇到我自己为的上乘作品还是在随笔里面记录一些感想吧。
今天读完的作品是罗素的幸福之路。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工作(无偿加班)时长骤增,我的幸福感在陡然下降,也刚好在这个档口,我和这本幸福之路相遇了。作者首先反面问题出发,分析了种种因个人原因降低幸福感的因素。对于这部分我不禁感叹,罗素在一百年前的英国观察到的不幸的原因与今天人们的遭遇几乎没有两样,人们还是同样的挣扎在工作的疲倦与无所事事的厌烦之间;主流社会依旧将道德高升与忍受苦难挂钩,而对合理的放松和享受冠以躺平的污名;旁人的眼光和流言蜚语依然有可能给普通人带来灾难…… 但这些恼人的外部因素终归要与人内在的不幸福的种子结合才能借出不幸福的苦果。这些内因有些是人的天性使然,比如惧怕无聊,嫉妒等等;有些来自早年教育,比如对不必要的争强好胜,不合实际的负罪感等等;有些甚至是纯粹的为作新赋强说愁。最终是这些内部的不幸福种子在环境的引导下促成了不幸的感觉。当然,书里讨论的不是那些外部环境非常极端的情况,在极端的不行环境下,外部因素才是不幸福感的决定因素。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确实内在因素决定了我们是否感到幸福。
虽然内在和外在都有那么多不幸福的因素,但是我们不应该在寻找幸福上放弃。罗素给了我们切实可行的获得幸福感的方法。对于种种不幸福的内在因素,一旦我们知道了他们是什么,那么通过直面这些问题,消除它们在内心存在的土壤是可能的。比如恐惧感,如果我们不是永远会比它,而是用理智层层分析,就会发现我们所惧怕的东西原来不过如此。这个用理智直面问题,而不是逃避拖延的心法,已经被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过,比如少有人走的路中的自律,佛教修行中的观心。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在内心培养造成幸福的因素,可以是爱情,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业余爱好。总之,要让自己在生活中充满兴致,保持应该有的好奇和平衡。这些幸福是一种本能,无论是小动物还是我们小时候都是熟练掌握的。大概这与道德经中对婴儿的推崇有某种暗合吧。
总之,要获得幸福,只守株待兔是不行的,需要自己在生活中不断修行,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叫幸福之路的原因吧。